珍珠产业动态
市场信息
媒体报道
 
首页 > 行业动态 > 市场信息 >  
北海珍珠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北海市珍珠产业发展的历史

       北海是我国海水珍珠的主要产地,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所产珍珠历来被称为“合浦珍珠”、“廉珠”、“南珠”,以其细腻、凝重、光润晶莹、浑圆剔透的上乘质地,被我国历代皇朝列为“贡品“。据历史记载,我国从秦代起(公元前221–206年),就利用南海珍珠进贡皇帝。明朝时,合浦珍珠开发进入鼎盛时期,最多一次年采珍珠达800kg。

       古代珍珠生产主要以采收天然珍珠为主,产量、质量都无法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珍珠生产由传统的自然采集转向人工养殖。成立了合浦珍珠总场(北海市珍珠总公司前身),并于1958年培育出来我国第一颗人工海水养殖珍珠,开创了我国人工养殖珍珠的先河。1965年又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得人工繁殖珍珠贝苗的成功,并通过对马氏珠母贝的生理、生态、珠核、插核、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解决了贝源问提,提高了插核技术,规范了养殖模式,从而实现了珍珠的全人工培养,也为海水珍珠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进入80年代后,海水珍珠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不少农户通过珍珠养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海水珍珠养殖已形成了国营、集体、联合体和个体一齐上的格局。据1995年统计,北海市养殖场(户)达2000多个,从业人员近2万人,养殖面积44000亩,年放养插核贝1.1亿只,珍珠产量8.8吨。而从事珍珠首饰加工、珍珠药品、护肤品、保健品生产的企业、公司超过300家,从业人员超过万人。大大促进了北海珍珠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并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珍珠养殖、加工、附属品深加工、产品销售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二、北海珍珠产业现状和不足

(一)珍珠产业现状

       北海珍珠产业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八五至九五的快速发展,已逐步形成一个集珍珠养殖、珍珠首饰加工、珍珠副产品综合利用为主的珍珠产业。目前,珍珠养殖规模趋于稳定,年产珍珠8–10吨,占全国产量的40–50%。珠宝公司有200多家,其中综合性公司只有北海市珍珠总公司一家。从事珍珠首饰加工销售的知名公司有文邦、金中等,经营护肤品生产的公司有东方创美、黑珍珠化妆品公司等。其他公司规模比较小,只要以销售珍珠为主,少数进行珍珠层粉加工。产品技术产量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就珍珠产业整体而言,珍珠养殖技术处于国内同等水平,珍珠首饰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不仅不如日本,而且落后于广东。珍珠副产品综合利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品种多、技术含量高。涵盖了药品、保健品、化妆品。

(二)珍珠产业存在的不足

1、珍珠养殖技术的不足:

(1)养殖技术落后,同国外水平比存在较大差距。北海市育珠贝成活率30–40%,万贝产珍珠1.0kg左右,珍珠规格¢6–7mm为主,同日本育珠贝成活率60–80%,插万贝收珠2–6kg,珍珠规格¢7mm以上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降低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珍珠贝资源的浪费。

(2)养殖方式陈旧,宏观管理不足。目前北海的养殖模式主要还是采用打桩平养方式,由于模式的限制,珍珠养殖只能集中于浅海,而面积广大的深海区却无法利用。前几年养殖业飞速发展,但由于宏观管理跟不上,浅海养殖区养殖密度不断增大,致使养殖区超负荷养殖,造成场地老化,饵料、氧气等供应不足,从而引起养殖贝大量死亡。九八、九九两年我市育珠成活率不足15%,万贝产珠不足0.5kg ,致使养殖户90%以上亏损。二000年由于养殖户数量减少,育珠贝放养量降低,年底珍珠收成才有所好转,但盈利户也很少。

(3)技术开发不足。没有专门开发珍珠养殖技术的科研机构,也没有培育这方面的人才。技术力量薄弱,除北海市珍珠总公司的珍珠养殖场具有专门的技术人才(中专学历以上)外,其他场、特别是集体和个人的珍珠养殖场几乎无专门的技术人员;五、六十年代实现人工育苗、插核技术突破,海水珍珠养殖业得到空前发展。但自七十年代至今,珍珠养殖技术没有实质性突破,一直沿袭以前的技术,限制了珍珠养殖技术产生质的飞跃。

(4)经营模式落后。现在北海沿海2000家珍珠养殖场(户),95%以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养殖户。规模小,平均每年插贝不足5万,年产珍珠不足5kg;宏观管理难度大,影响了养殖的总体规划,如引起局部养殖密度过大,珍珠贝养成规格小,病害多。

(5)养殖珍珠规格偏小。我市养殖珍珠的规格主要集中于¢6–6.5mm之间,这一规格的珍珠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因而价格最低,经济效益较差。而国际市场紧需的¢7mm以上的珍珠产量却很少。这种养殖结构的不合理,降低了我市珍珠养殖的经济效益。

2、珍珠加工存在不足

       95年以前,北海珍珠加工还一直延用60年代的加工技术,加工的珍珠珠层脆,易变黄,脱皮。95年左右才从广东引进所谓日本加工技术,且不说这种技术在日本已较落后,广东亦有所保留,北海的珍珠加工业都还不仔细消化吸收,操作不精细规范,甚至急于求成,提高处理温度,缩短处理时间,更谈不上在此基础上钻研革新提高加工技术。因此,加工的珍珠质量不高,距国际市场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为漂白不彻底、偏黄、抛光不够亮、光泽差、易脱层。从而直接影响到南珠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和销售量。

       我市虽从事加工销售珍珠首饰的珠宝公司较多,但由于自身技术力量不足,销售市场狭小等原因,加工规模都非常小,本地加工企业不能完全利用北海本地所产原料珍珠,致使大部分为外地客商收购,他们联手压价,致使养殖珍珠价格偏低,大大影响了珍珠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北海珠宝公司又大量代销或收购外地厂家加工的产品,导致许多劣质薄层珠流入北海,冒充北海南珠销售,严重影响北海南珠声誉。

3、珍珠综合利用存在的不足

       珍珠综合利用水平比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基本都售中在珍珠层粉加工和技术含量稍高的护肤品生产这两个,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除“海宝珍珠明目滴眼液”外,再无其他产品。产品开发主要集中于珍珠贝壳这一原料,而产量更大、经济价值更高的珍珠贝肉还没有开发利用。

4、珍珠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单一,生产规模小,产值低

       我市珍珠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只重养殖不重加工,从调查的情况看,养殖场(户)已达到近2000家,而真正从事珍珠加工及深开发的企业仅有二、三十家;产品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珍珠层粉加工,少量从事化妆品生产,只有北海市珍珠总公司产品较全,涵盖了药品、保健品、护肤品、珍珠首饰等四大类。单产品产值偏低,除珍珠首饰产值超万元的产品占有我公司的“珍珠明目滴眼液”外,珍珠层粉类、护肤品类单一产品只有几百万产值,形不成气候。

5、珍珠系列产品品牌意识淡薄,市场面较差

       北海珍珠系列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国内外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低,更无名牌产品。目前除我公司在全国建立销售网络,产品投入全国市场外,其他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广西,特别是北海市场销售,结果由于恶性竞争,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大大降低了北海珍珠产品的档次和形象。

    三、北海珍珠产业存在的优势
1、地理优势
       北海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位东经180°55′--109°47′,北纬21°26′--21°55′之间。198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的全国14个沿海城市之一。北海市三面环海,一面连大陆,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57平方公里(含涠洲、斜阳两岛)。北海市地缘优势独特,背靠大西南,西向东南亚,南与海南隔海相望,西濒越南,处于“一城系四南”的重要枢纽位置上,是中国大陆距离中亚、西亚、非洲、欧洲最近的港口。南(宁)昆(明)铁路、桂(林)(北)海高速公路已全线通车。这里不仅是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各省区、而且也成为豫西、鄂西、湘西对外贸易的便捷出海口。北海至河唇铁路兴建后,这里还将成为广西以至大西南连接广东、福建陆路经济走廊的交通枢纽。

2、气候优势
       北海市地处亚热带,是一个富有热带阳光情调的滨海城市。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平均气温22.6℃,年极端最高气温37.1℃,年极端最低气温21℃,常年季风向:北风(风频21%)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风频10%);年平均降雨量1636.2mm;空气清新,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达5000个,比内陆城市高出50至100位,适于人类居住生活。

3、人文历史优势
       北海本属合浦郡,原是一个小渔村,明代辟为海口,清代建海灵。康熙初年(1660年)设北海镇标注此,北海地名始见,以后沿称为市。秦末汉初,北海港作为中国与东南亚、西亚乃至欧洲进行海上贸易的商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宋至清朝的一千多年间,这里与马来西亚、越南、缅甸、印度等十多个国家保持贸易来往,延续不断。清朝乾隆年间,北海港进出口贸易进入一个昌盛时期,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将北海与宜昌、温洲、芜湖一起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英、美、法、德、日、俄、葡等为相继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教堂、医院、学校、洋行以及信馆、造船厂、电报公司和轮船公司等,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进出北海港。北海南珠及南珠文化闻名海内外。北海南珠,在历史上一直被称为合浦珍珠,廉珠,南珠。以其细腻凝重,光润晶莹,浑圆剔透,被我国历代皇朝列为贡品。据历史记载:我国从秦代起(公元前221—206年)就利用南海珍珠贡献皇帝,后汉时已盛产珍珠。历代皇帝均派内监到合浦廉州监守珠池开采珍珠。由于古代开采珍珠在合浦设珠城八寨,集中于合浦白龙城剖贝取珠,珠贝壳堆成城墙,故白龙有“珠城”之称。关于合浦珍珠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以“合浦珠还”形成的故事、传说、杂记等广为流传。如“合浦珠还”、“割股藏珠”、《还珠赋》、白龙城、“鱼公主滴泪成珠”等都美丽动人。

4、资源优势
       广西拥有1500公里长的海岸线,1000多平方公里的沿海滩涂,和6700多平方公里的浅海。其中北海市海岸线全长500.13公里,滩涂550平方公里,最佳养殖面积257平方公里。北海海域属南亚热带气候。地理位置东邻雷州半岛,东南有海南岛,西面是印度半岛,北有山脉阻挡寒潮侵袭,海域环境较为稳定,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海域平均水温23.6℃,最冷月平均温度10--15℃。海水洁净,饵料生物丰富,平均10米水深浅海底质为砂泥砾石。适合于马氏珠母贝的繁殖生长。中国古代八大珠池有七个都在这个范围内,由此可见其地理环境之优越。北海海水珍珠生产历史悠久,自1959年培育出我国第一颗人工养殖海水珍珠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珍珠产业已形成了一个从人工育苗、珠贝养成、珍珠培育、珍珠加工、珍珠制药等生产、销售一条龙生产体系。现养殖面积4.5万亩,年产珍珠已达8吨以上。珍珠以凝重硕大、晶莹圆润、光泽持久而闻名世界。

5、管理优势、规模优势
       我国年产海水珍珠20吨左右,广西年产8-10吨,主要集中在北海。一九五八年三月,北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珍珠养殖场,在四十年的珍珠养殖过程中,科研部门通过对马氏珠母贝生理、生态、人工育苗、病虫害防治、珠核及插核等方面的研究,解决了贝源问题,提高了插核技术,规范了养殖模式,为海水珍珠养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珍珠生产已形成了一个从人工育苗、珠贝养殖、珠核制造、植核、珍珠育成、收获、珍珠收购、加工、产品销售一条龙生产体系,并不断开发珍珠系列产品,如药品、护肤品、保健品、饮料等,使珍珠产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在珍珠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热爱珍珠事业的技术中坚力量和技术工人力量,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

6、市场优势
       历史上素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之说。南珠是世界上最好的珍珠,雄居群珠之首。这是北海人、广西人心中的共识和骄傲。海水珍珠养殖是北海海水养殖特色产业之一,在北海人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北海市也大办扶持珍珠产业。北海市素以珠城著称,每年两次的珍珠交易节,两年一次的珍珠节,以及北海水产市场,中国珍珠城的建立,已使北海成为国内、外海水珍珠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北海作为国内著名的旅游城市,参观北海珍珠养殖、购买珍珠产品是北海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北海旅游业的发展,了解北海珍珠产业的人士越来越多,北海南珠在国内外的声誉越来越大。

7、政策优势
     珍珠产业作为北海乃至广西的特色产业之一,已得到北海、广西区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珍珠产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和生产资金投入,放宽开发政策,破除地方保护主义,鼓励各行各业参与珍珠生产开发,促进珍珠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四、珍珠产业发展模式

       我市珍珠产业发展模式应该是建立大型的南珠企业集团,实现工厂化集中育苗,农户化分散养殖,规模化专业加工,多元化扩大经营。
      不论所有制形式,任何有实力的公司都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建珍珠企业集团;因此,企业集团可以是国家所有的独立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股份制公司;我们认为,建立股份制形式的珍珠企业集团最有利于我市的珍珠产业发展。

       股份企业集团以名牌产品开路、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开发、融资能力、服务、品牌、信誉及营销网络等优势,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方式迅速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企业的集团化。企业集团首要任务就是加快自身发展,加强自身实力。按照“以质量求生存,依市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抓加工、销售,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生产规模化,产品名优化,管理科学化的目标。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展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自身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不断加强集团的实力,成为科研、开发、生产的龙头,在珍珠产业发展中起示范、推动、导向、调控的作用,引导珍珠产业走到一个良性发展的道路。

       珍珠产业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是不可避免的,股份企业集团的成立和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各有关方面支持。在产业政策上适当倾斜,资金上较大投入,税收上适当优惠。而且还需市政府领导和各部门替公司牵线搭桥,帮助公司进一步打开国内外市场。在近阶段也要政府适当采取行政手段,加强珍珠产业的管理,为股份企业集团发展壮大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股份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通过自身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协助政府部门搞好珍珠产业高效持续的发展。


 

 
 
桂ICP备12000348号 本网站版权归属北海市秀派珠宝有限责任公司